樂不思蜀的故事與誰有關 樂不思蜀主人公是誰

樂不思蜀的故事與誰有關 樂不思蜀主人公是誰

樂不思蜀的故事與誰有關 樂不思蜀主人公是誰

歷史故事

樂不思蜀成語出處

《三國誌·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

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劉備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並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後,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後來輔佐他的人先後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樂,因此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糟糕,國勢日趨衰弱。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下綿竹,大軍直逼成都。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投降,當了俘虜,蜀漢滅亡。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

還有一次,司馬昭故意問劉禪說:「你思念蜀地嗎?」劉禪回答道:「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過了一會,後主起身上廁所,原在蜀漢任職的進臣跟到廊下,暗地裡對劉禪說:「今後大將軍再問您是否還思念蜀地,您應該哭著說,我沒有一天不思念。這樣,您還有希望回到蜀地去。」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聽了以後,在心裡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後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的很開心,都忘記要回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