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唐代詩人姚合的作品,描繪了什麼景色?

【閒居】唐代詩人姚合的作品,描繪了什麼景色?

【閒居】唐代詩人姚合的作品,描繪了什麼景色?

詩壇

《閒居》是唐代詩人姚合的作品。此詩描繪了一種清閒、清靜的閒居生活,表現了閒居的禪趣,表明一位閒士對古禪的嚮往,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當時吏治腐敗、社會黑暗的鄙視厭惡之情,反映了詩人無心功名、達觀平和的心境。全詩語言樸實清潤,娓娓道來,充分體現了姚合的詩風。

閒居

不自識疏鄙1,終年住在城。

過門無馬跡2,滿宅是蟬聲。

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3。

何當學禪觀4,依止古先生5?

詞句註釋

1疏鄙:粗野,俗陋。這裡指詩人自己疏懶的性格。

2過門:登門;上門。唐高適《贈杜二拾遺》詩:「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

3休官:辭去官職。 唐李商隱《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詩:「白足禪僧思敗道,青袍御史擬休官。」

4禪(chan)觀:即禪理、禪道,學佛參禪。禪,梵語「禪那」的省略,意「靜思自虐」,「思維修」,為心注一境、正深思慮的意思。觀,即觀照。

5古先生:道家對佛的稱呼。唐白居易《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絕賓友見戲》:「交遊諸長老,師事古先生。」

白話譯文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懶粗鄙,一年到頭住在繁華的都城。

門前從來沒有車馬的痕跡,院子裡儘是一片蟬的叫聲。

身上有病痛吟詩雖覺辛苦,不再做官夢境已變得幽清。

什麼時候去學學禪機參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整體賞析

姚合極稱賞王維的詩,特別追求王詩中的一種「靜趣」,此詩就反映了這個傾向。

首兩句:「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姚合自稱「野性多疏惰」(《閒居遣懷》其八)。一個性格疏懶,習於野性的人,認為不適宜為官臨民,這在旁觀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瞭解這點,終年住在城裡,絲竹亂耳,案牘勞形,求靜不得,求閒不能,皆由於自己的「不自識」。本不樂於城市,今終年住在城裡,總得自己尋個譬解。古人說,大隱隱於市,因此認為在城市亦算是隱居。「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武功縣詩》)自己作這樣一番解釋,是明心跡,也見心安理得了。這兒寫身處縣城,卻透露了心地的靜趣。

景況也確是這樣:「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這第二聯寫的正是適應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從首二句一氣貫注而來。沒有馬跡過門,就是表明來訪者稀少,為官很清閒。蟬聲聒噪,充滿庭院,是因無人驚擾,反覺鬧中處靜;寫的滿耳聲音,卻從聲音中暗透一個「靜」字。上句寫出清閒,下句寫出清靜。正是於有聲處見無聲,反感靜意籠罩。

在這清閒、清靜的城中一隅,詩人是「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這第三聯從「病」寫性情。病,帶點小病,舊時往往成為士大夫的風雅事;病而不廢吟詠,更顯得閒情雅致。現今「休官」,連小小的職務也不擔任之後,真是夢境也感到很清閒,很清靜了。寫來步步幽深,益見靜境。唐人由於受佛家思想影響,有所謂更高一層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於「禪」,所以第四聯作者自問:「何當學禪觀,依止古先生?」何時能摒除一切縈心的俗務,求古先生(指佛)學這種禪觀呢?妄念既除、則心自朗然無所不照。這樣的境界,就是禪觀,是清閒、清靜的更高一境。借禪理說心境,表現了詩人對當時吏治腐敗、社會黑暗的鄙視厭惡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藝術上靜趣的境界。

姚合是寫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層層寫來,一氣貫注;詩句平淡文雅,樸直中寓工巧,而又暢曉自然,所以為佳。

相關內容: 唐代詩人姚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