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女耕田行》:反映了戰亂時代民生困苦凋敝的現實

戴叔倫《女耕田行》:反映了戰亂時代民生困苦凋敝的現實

戴叔倫《女耕田行》:反映了戰亂時代民生困苦凋敝的現實

古代典籍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戴叔倫的《女耕田行》,一起來看看吧!

女耕田行

戴叔倫〔唐代〕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壟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下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捨花發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這首詩通過二女耕田的典型事例,塑造了動亂時代中鄉村少女的勤苦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亂給農村經濟帶來的嚴重破壞,反映了戰亂時代中農村民生困苦凋敝的現實。

全詩分四大段。

從開頭至「持刀斫地翻作泥」四句是第一段,以路人的眼光,描繪所見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詩的開頭很巧妙,先用「乳燕入巢筍成竹」一句起興,接著用一個反問句「誰家二女種新谷」入題,往下兩句便概括地交待出耕種的情景。這是一個獨特的景象:在田垅上,既看不見男人,也看不到耕牛,只看見兩個女子在持刀翻土。接下去詩人把筆鋒一轉,用女子的自敘回答了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反常現象的問題。

「自言家貧母年老」至「以刀代牛誰與同」六句是第二段,記敘二女對路人的答話,用弱女自敘的口吻回答了兩女刀耕的原因:一是母親年老,二是未娶嫂的哥哥從軍去了,三是因災疫耕牛死光,四是弱女無奈只能截絹買刀,以刀代耕。這幾句交待了弱女面臨的困境,深刻揭露了戰亂和災疫給農家帶來的苦難。「未娶嫂」表明長兄從軍已久;「牛囤空」道出災疫嚴重;「截絹買刀」足見家境清貧;「頭巾掩面」可知弱女內心之苦。這段描敘簡練、凝重,層層深入,深切感人。

「姊妹相攜心正苦」至「整頓溝塍待時雨」四句是第三段,描敘姊妹二人辛勤勞作之苦。「姊妹相攜」是姊妹同心協力,「惟見土」是躬身低頭操作的專注辛苦。因為時已晚春,沒有耕牛,又沒男勞力,僅靠姊妹倆手中的刀耕,是不可能及時種上莊稼的。所以要趕緊疏通畦垅,整頓溝塍,以「待時雨」。一個「待」字,有兩層意思:一是表明眼前的耕作仍處在乾旱之中,由此更見其勞作的艱辛。二是表現出弱女在貧苦的掙扎中懷抱的一點希望,即盼春雨能及時到來,爭取有個好收成稍微改變一下眼前的困境。但詩點到為止,沒有回答這點希望能不能實現的問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日正南下岡下餉歸」至最後四句是第四段,以無所不知的敘述人語氣,描寫弱女青春將逝而不得出嫁的苦惱。姊妹二人,勞作了一上午,日正南岡,雙雙回家吃午飯。歸途上,路旁草叢中求偶的雉雞受到驚擾而雙雙起飛。客觀之景,引起貧女的內心之思:年紀漸大,青春將逝,而今不得出嫁。想到這兒,她們不由淚濕衣襟。正是因為戰亂、災疫,給她們造成了這些痛苦和不幸。所以這個結尾與前面的內容緊密配合,又從另一個方面深化了詩的主題。

《女耕田行》是一首敘事詩,但詩人在敘事上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採用起興,變換敘事角度,借景言情等多種筆法,即使情節完整緊湊,又使詩情豐富飽滿,給人以生動、真摯、深切之感。像詩的開頭,以乳燕有巢,幼筍成竹的眼前景起興,則有力地反襯了弱女孤苦勞作、青春將逝而仍無歸宿的境遇。這樣的開頭既省略筆墨,又使敘述委婉有味,詩情濃郁。詩的第二段,改客觀描敘的筆法於自敘,顯得親切感人,同時也避免了單純客觀描繪的呆板乏味。詩的最後兩段,既有客觀的描寫,又有人物心跡的自我表述,兩者相得益彰,既推動情節的發展,又層層加深詩意,尤其是「朝雉驚飛」「鄰舍花盡」的描述,既是客觀景,又是弱女的心頭事。這種景與情合,情因景生的描述方法,確實使一首敘事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收到了真摯感人的藝術效果。

相關內容: 戴叔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