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滿江紅·齊山繡春台》:表現出一種悲壯豪放的風格

吳潛《滿江紅·齊山繡春台》:表現出一種悲壯豪放的風格

吳潛《滿江紅·齊山繡春台》:表現出一種悲壯豪放的風格

古代典籍

吳潛(1195年—1262年)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官員,詩人。秘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之弟。吳潛為南宋中晚期名臣,出任地方、朝廷要員時均頗有建樹。其亦工詞,詞風近於辛棄疾,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吳潛的《滿江紅·齊山繡春台》,一起來看看吧!

滿江紅·齊山繡春台

吳潛〔宋代〕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台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詞的上片寫登臨齊山的今昔之感。詞起筆「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台頂。」從昔日登此山寫起,說明這次是舊地重遊。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樣呢?即十二年前詩人憑著一股少年銳氣,邁開輕健的雙腳,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嶺,直奔台頂,是何等的瀟灑、豪放。這是詩人對昔日登臨的深情回憶。「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十二年後,舊地重遊,風景依舊美好,而自己當年的狂放之氣卻逐漸消失了。當然「漸消」,還沒有完全消失。但不難看出,詩人這時的心境是較為悲涼的。這樣,又由眼前景而聯想到曾登臨此山賦詩抒懷的前輩:「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詩人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嚴峻的現實,心境是悲涼的,再沒有年輕時的「狂氣」了;而且也沒有杜牧那麼超脫,所以當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遊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對國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詩人主觀心境的感受,表現了一種深沉的失落感。

換頭處緊承上片「空山冷」而來,寫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長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帶仍然被敵人盤踞。「淮山」,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為界。以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淪陷區暗無天日,看出詩人對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望中原何處」,即何處望中原?作一提頓,引人注目。詩人站在繡春台上向北方金兵佔領區一望,河山已有異樣之感,究竟中原在哪裡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虎狼猶梗」,即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著,以「虎狼」喻敵人,可見詩人對異族統治者為害中原的切齒痛恨。一個「猶」字,表明對長期喪失國土的無比痛惜。面對眼前「虎狼猶梗」的現實情景,詩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張:「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於吳,屈服請和。此後他臥薪嘗膽,並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攻滅吳國。勾踐復國滅吳,皆因有長期計劃,故曰「非淺近」。「石苻」,指五胡十六國時的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故曰「真俄頃」。這裡暗以石苻喻金國,認為金的統治不會長久。詩人在這裡一方面指出恢復中原須作長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發憤圖強,收復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這反映出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見解。但可惜的是詩人晚年受讒被貶,只能發出濟時憂國的慨歎:「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古往今來,天地萬物興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誰能理解呢?全詞以「無人省」作結,頗耐人尋味。

此首寫詞人追憶十二年前登齊山的少年狂興。開頭三句點出追憶。「雙腳」二句勾勒少年登山的狂興,出語新奇。「老去」二句轉筆感慨,聯想杜牧尚能神遊千載,反映了詞人的達觀態度。以「空山冷」束拍,轉入下片感國事。換頭四句渲染登山遠眺之景,「望中原」二句點出金寇盤踞。「勾蠡」_二句以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與石勒、苻堅政權短命作對比,期望傚法越王勾踐,表達對國事的關心。歇拍一問,寄慨深碭。全詞慷慨而不消沉,悲憤而不衰颯,表現出一種悲壯豪放的風格。

相關內容: 吳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