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體現了通俗清新的藝術風格

辛棄疾《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體現了通俗清新的藝術風格

辛棄疾《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體現了通俗清新的藝術風格

古代典籍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辛棄疾的《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一起來看看吧!

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

辛棄疾 〔宋代〕

走去走來三百里,五日以為期。六日歸時已是疑。應是望多時。

鞭個馬兒歸去也,心急馬行遲。不免相煩喜鵲兒。先報那人知。

上片是遊子客中自敘,開頭兩勻追述他離家時與妻子約定五日便返,因為「去」、「來」只有三百里路,誰知出門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過,逾期未歸,他便料想家人定會產生疑慮,更會在門外佇立凝望:「應是望多時」。前四句用平淡的語言,說出了人經常有的一種感受。「應是」句從對方寫起,從對方落筆,看似平常,卻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親人歸來的心情同時表達出來,真是一箭雙鵰。

下片寫遊子歸心似箭,回程途中,儘管不斷加鞭,仍嫌馬兒走得太慢。「鞭個馬兒歸去也」。照理馬兒就會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馬行遲」。一「急」一「遲」,互為映襯。用字平常,含義豐富。忽聽得路旁喜鵲在枝頭上喳喳叫,游予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美好的設想:「不免相煩喜鵲凡,先報那人知。」長期的民俗傳說均把喜鵲作為富於人情睬的報喜之鳥,在敦煌瞎子詞中一再出現,如《阿童簍》:「正霓庭前雙鵲喜。君在塞外遠征網」。說喜鵲將給離人帶來喜訊。此詞男主人公抱著淳樸的願望,希望喜鵲先飛回家。向。那入」報個訊。這樣,這只喜鵲就成為溝通恩歸與遊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遊子的歸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織、統一起來。

該詞充分體現了辛詞通俗清新的藝術風格。它既無運用歷史典故,亦無慷餓剛健之音,而全用樸素清新、明自如話的家常語,採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歸的心情描繪得活靈活現。癔情樸實真摯,格調健康清新,且詞中兩個「兒」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為當時民間口語,更富有民歌風韻。

相關內容: 辛棄疾百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