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元稹所作,描繪出說不清的悲涼

《行宮》元稹所作,描繪出說不清的悲涼

《行宮》元稹所作,描繪出說不清的悲涼

古代典籍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朝時期官員,也是文學家,他與白居易交好,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創造了「元和體」。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元稹所作的《行宮》吧。

歲月如梭、人生如戲、故事如歌。寂夜獨望光燭檀香,靜默斟酌、戲中惆悵,笙歌黯然、不覺呆愣神傷,剪不斷,彷彿墜落萬塵空,理還亂。浮雲但添愁外愁。有些人,有些事,就像是遺失在風中絢麗的煙花,消失殆盡,散落天涯。古語云。寄情於音。於三日之外。三生三世。不得忘情。或許唯有相知相惜,才能天長地久。

風吟藏著少年癡心的夢,雷嘯醞釀著少年的張狂。筆繞在指尖,飛舞的旋律劃開了空氣的緊閉,淒涼的文字落在了白紙,又是一道悲傷的氣息,隨風而起。懵懵懂懂的想著改變這個世界,卻無奈被世界改變,輪迴的悲歡埋伏在少年的夢想,心碎詮釋最憂傷的旋律,一次次被傷害,一次次被冷落,一次次夢想淪為癡心妄想,敗在了最得意的似水流年,撥弄花袖的那份哀傷,弄哭了筆,淚水浸濕了紙張,潮濕了自己那份很久很久的孤單。

敘訴一段斑駁的回憶,縱然年華成傷,揭開心痛的紅塵過往,淡泊的心也好盡快沉澱,掘棄躁動的情緒,用過往的錯情把自己冷凍,在痛苦的邊緣,思考悲傷的原因,卻在一次淪陷在寂寞的汪洋,肆意的情緒又開始了氾濫,擋不住思念的洪潮,一扁小舟孤單的搖搖晃晃。曾經的故事,早已化為灰燼。曾經的風花雪月,終究還是如過眼雲煙般的消逝。 繁華落盡,說不盡的淒涼,曾經的滄海,曾經的不離不棄,曾經的生死相隨,終還是被擱淺,一生離散,我終究還是落不下那支筆,終還是把那思念留在那似水的年華里。一曲曲悲傷地旋律,一遍遍的重複,就讓我永遠沉醉在難悲傷地旋律裡。 繁華落盡,相思盡染,說不盡的淒涼。

繁華落盡,說不盡的淒涼。唐代元稹在《行宮》中寫道: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這首詩的意思是:「早已空虛冷寞的古行宮,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艷紅。有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談論當年的唐玄宗。」這首詩中,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繫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倖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閒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

在《行宮》中,四句詩,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我們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艷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淒絕。

繁華落盡,說不盡的淒涼。然而,淒涼也是一種美——悲至則淒,淒至則美!

淒涼在於蒼生的痛苦,美麗在於濟世的情懷。唐朝中後期出現「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的局面。有人阿諛奉承、依附強權,可杜甫站起來了,他願「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白居易站起來了,「江州司馬青衫濕」。中世紀的歐洲神權當道,教會張狂,中下階級民不聊生,有人巴結教會,為虎作倀,可文藝復興的先驅們站起來了。他們的作品是思想的閃光,是人性的解放。如此情懷鑄就了美麗。

淒涼在於家國的淪陷,美麗在於不屈的抗爭。二戰中英國被逼入絕境,國家上下動員所有民船前往支援撤退。這種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難道不是一種美麗嗎?南宋王朝搖搖欲墜,陷入水火,岳飛奮起疾呼:「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種雄心壯志、力挽狂瀾,難道不是一種美麗嗎?王朝的覆滅,國家的危難無疑是淒涼的,這意味著天下的禍亂與尊嚴的喪失,可總有人為之不屈不撓地奮爭著,以身報國地犧牲著。這種不屈鑄就了美麗。

繁華落盡,說不盡的淒涼。淒涼也是一種美,因為淒涼中有人思念,有人奮爭,有人濟世。他們用身體飽嘗冷暖,用行動造就美麗。悲極則淒,淒涼終會過去;淒極則美,美麗亙古永恆!

相關內容: 元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