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七盤嶺》初唐五律名篇,表達了沈佺期被遠流他鄉的哀苦心情

《夜宿七盤嶺》初唐五律名篇,表達了沈佺期被遠流他鄉的哀苦心情

《夜宿七盤嶺》初唐五律名篇,表達了沈佺期被遠流他鄉的哀苦心情

古代典籍

自古以來,很多才子在某些方面才華出眾,但由於各種各樣不同的原因未能取得相應的成就,沈佺期就是這樣一位才子。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工五言律詩,尤擅七言之作,被尊為七律奠基人。他與宋之問並稱「沈宋」,其所作多為應制詩,不脫梁陳宮體詩風,但他們也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的創作經驗,重視對仗的謹嚴精密與音律的和諧。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年僅十九歲的沈佺期考中進士科,以少年俊彥的姿態在大唐政壇上華麗麗地出場了。宋之問也是這一年的同榜進士,兩人後來又一起做了協律郎和考功員外郎,成為御用詩人之雙璧。沈佺期與宋之問的文學與人生,從此就這樣錯雜在一道了。

話說,在後來的唐中宗時期,朝廷曾經舉辦過一次詩歌比賽,規格很高,派當時第一才女上官婉兒擔任主評委,大臣們紛紛寫詩應制,可謂盛況空前。沈佺期與宋之問兩位才子當然也不甘人後,積極參加。

沈佺期寫的是:「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而宋之問寫的是:「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像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這兩首詩一出來,其他人的作品都紛紛被淘汰,最後就只剩沈、宋這兩首詩的巔峰對決了。但這兩首詩孰優孰劣,我們還真不好判斷,但在當時,主評委上官婉兒已經給出了很中肯的評價,她說:「沈佺期的結語是『微臣凋朽質,羞睹豫章材』,文氣到此已盡;而宋之問的結局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言盡而意未盡,裊裊尚有餘音。」上官婉兒這番話,作為文學評論而言,即便在今天來看也是相當公允且極有見地的,真不愧為才女,使得當時在場的所有參賽者都為之折服,當然也包括了沈、宋兩個人。

俗話說「文無第一」,沈佺期的這首應制詩儘管比不上宋之問,但並不能說他文學水平就很低。他的詩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地位的,比如他的這首《夜宿七盤嶺》就是唐詩中的精品,後世給與很高的評價。

《夜宿七盤嶺》

〔唐代〕沈佺期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此詩描寫詩人旅途中夜宿七盤嶺上的情景,抒發惆悵不寐的愁緒。全詩抓住凌晨時分的自然環境的特點,巧加刻畫,充分表達了詩人被遠流他鄉的哀苦心情。這首詩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現出詩人有較高的藝術才能,巧於構思,善於描寫,工於駢偶,精於聲律。

首聯「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兩句破題,點名時間、地點、事由。「獨遊」 二字顯出自己在無限失意的情形下出門遠遊,此刻獨自夜宿於離京城千里之外的七盤嶺上; 「高臥」 二字點出了是住宿在高嶺險關之上,兼有東晉謝安 「高臥東山」 的隱游意味,進一步表明失意獨遊的境遇。

頷聯「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兩句,描寫夜宿的情景和詩人的感受:山中的明月似乎就懸掛於窗前,天上的銀河則彷彿就要傾瀉入房間一樣。這樣清幽的環境確實令人心曠神怡。

頸聯「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兩句,寫夜宿的節物觀感,纖巧地抒發了「獨遊」的愁思。「平仲」是銀杏的別稱。左思《吳都賦》寫江南四種特產樹木說:「平仲君遷,松梓古度。」舊注說:「平仲之實,其白如銀。」這裡即用以寫南方異鄉樹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子規」即杜鵑鳥,相傳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鳴聲悲哀如喚「不如歸去」,古以為蜀鳥的代表,多用作離愁的寄托。這裡,詩人望著濃綠的銀杏樹,聽見悲啼的杜鵑聲,春夜獨宿異鄉的愁思和惆悵,油然瀰漫。

尾聯「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兩句,寫詩人結束七盤嶺的不眠之夜,抒發對關中故鄉的不勝依戀。「浮客」即遊子,詩人自況。謝惠連詩:「淒淒留子言,眷眷浮客心」。老杜詩「相看萬里客,同是一浮萍」。褒城,在今陝西漢中北,是詩人出關中入蜀川必經之地。此聯意為,一夜惆悵難寐,自己空聽著杜鵑聲催:「不如歸去」。突然間,傳來了幾聲晨雞的啼聲,這意味著遠遊之人即將起程。再仔細辨認,這催行雞聲是從前幾日經過的褒城傳來,恰與催歸的鵑聲相悖,這無疑在一夜難眠的羈旅愁緒上又增添了新的悵惘。因為再深一步入蜀,將連關內的雞鳴也聽不到了。

整首詩以寫景為中心,寫景富有特色,以景襯情,聲律講究,駢偶精工,構思巧妙,表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水平。《近體秋陽》評價此詩開啟盛唐詩風:「此詩高灝,而抑復縱逸不羈,落落彼開寶作家風味,其庶幾此肇乎!」《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稱此詩對孟浩然的詩歌創作產生影響:「三、四雋出,後半欲啟襄陽。」

相關內容: 沈佺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