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無盡圖》:清代畫家龔賢所繪,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溪山無盡圖》:清代畫家龔賢所繪,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溪山無盡圖》:清代畫家龔賢所繪,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古代典籍

《溪山無盡圖》是清代畫家龔賢於1682年完成的一幅水墨中國畫,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全幅雖繪秋林草屋,流泉飛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條不紊。留白處的虛與濃墨點染處的實互為映襯,畫面飽滿而又不失空靈。山石用「積墨法」,以筆含墨,層層積點石面,將山石向背虛實塊面體積以及雨後的濕潤之感都真實地表現出來。此卷生動地表現了江南溪山渾潤豐華的景象,同時也較全面地體現了龔賢在山水畫上「筆法健、墨氣活、丘壑奇、氣韻雄「的美學追求。

畫作內容

展此卷而觀,只見層巒迭嶂,山脈逶迤,碧澗清潭,溪流繚繞,其間村墟散落,有依山茅舍,傍水重樓;野徑相通,有踞巔高閣,臨巖孤亭;而水際山崖,更多撐空老樹,時見掛壁飛泉。水光山色之中是一片蓊鬱蔥蘢的景象。

本幅自題款:「江東龔賢畫。

龔賢自書長跋於尾紙處:「庚申春,余偶得宋庫紙一幅,欲制卷畏其難於收放,欲制冊不能使水遠山長。因命工裝潢之,用冊式而畫如卷,前後計十二幀,每幀各具一起止;觀畢伸之,合十二幀而具一起止,謂之折捲也可,謂之通冊也可。然中間構思位置要無背於理,必首尾相顧而疏密得宜。覺寫寬平易而高深難,非遍游五嶽,行萬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也。

是年以二月濡筆,或十日一山,五日一石,閒則拈弄,遇事而輟,風雨晦冥,門無剝啄,漸次增加,盛暑祁寒又且高閣,誰來逼迫,任改歲時,逮今壬戍長至而始成,命之曰:溪山無盡圖。憶余十三便能畫,垂五十年而力硯田,朝耕暮獲僅足餬口,可謂拙矣。然薦紳先生不以余之拙而高車駟馬親造蓽門,豈果以枯毫殘瀋有貴於人間耶?頃挾此冊游廣陵,先掛船迎鑾鎮。於友人座上,值許葵庵司馬邀余舊館下榻授餐。

因探余笥中之秘,余出此奉教。葵庵曰:『詎有見米顛袖中石而不攫之去者乎?請月給米五石酒五斛以終其身如何?』余愧嶺上白雲堪自怡悅,何令謬加讚賞,遂有所要而與之。尤囑葵庵幸為藏拙,勿使人笑君寶燕石而美青芹也。半畝龔賢記。」下鈐「龔賢之印」、「半千」,迎首鈐「半畝」。鑒藏印「吳興沈翔雲鑒藏書畫印」。

創作背景

龔賢出生在一個蘇州的官宦之家,13歲學畫,21歲便在與同道中人講學賦詩,希望能夠挽救崇禎末年的明朝危機。當時的龔賢不僅顯示出了在詩、書、畫上的造詣,而且其剛直不阿的品格也令人稱道。怎奈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人之力難以力挽狂瀾,1645年,在清兵攻陷南京後,龔賢開始了長達20年的漂泊生涯。

當龔賢再次返回南京時已是年屆50的老人,這期間,他不僅感受到了國破家亡的切膚之痛,更經歷了8位親人離世的巨大悲痛,受到沉重打擊。晚年的他幽居於清涼山上的舊居「打掃葉樓」中,吟詩作畫,以描繪祖國山河之美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之情。《溪山無盡圖》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藝術鑒賞

構圖

《溪山無盡圖》構圖以平遠和深遠為主,描繪了江南地區的優美河山。洲渚平坡,樹木叢生,星捨儼然;山勢或起或伏,有雲氣飄浮於山腰;山巒或聚或散,有瀑布飛鳴於崖際。當其險處;高橋飛架;當其勝處,孤亭臨水。畫家舉重若輕,畫中遠與近、疏與密、虛與實,各種對比關係都得到妥帖的處理,從而使畫面洋溢著既蒼渾又清新的氣格。

筆墨技法

從筆墨技法上說,龔賢在此圖中充分展現了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超的「積墨」法。樹石均以中鋒用筆,筆筆著力,山石層層積染。龔賢傳世畫風有兩種面貌,即「白龔」、黑龔」,而以後者成就最高,也最為世所重。此畫即屬於反覆皴染、渾厚蒼潤的「黑龔」面目。突出的特點是」積墨」法。畫山石以寬綽而凝重的線條勾出大體輪廓,再分具體結構,然後用墨一遍又一遍地皴擦、渲染。

而且這種積染,應先用干筆,層層加厚,使之濃郁蒼秀,直到積染七、八、十餘次,愈積愈厚,最後用淡溫墨渲染。這樣才能「外潤而內有骨,若先溫後干,則死墨矣」(《龔半千課徒畫說》)。在此畫中,樹木畫法也變化多端,或濃黑的樹葉中包圍白色的樹幹;如枯枝無葉,又處於煙靄或空白中的樹幹以直線皴填,再加渲染,顯得充實而有份量。淡色山石中又畫濃黑的樹葉,形成對比。樹葉筆法多樣,有縱、斜和「介」字、「個」字等幾種筆法,又有圈、點、染等筆法,而且濃濃淡淡,層次豐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