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過吳江有感》:全詩按照時間先後依次描述,層次分明

吳偉業《過吳江有感》:全詩按照時間先後依次描述,層次分明

吳偉業《過吳江有感》:全詩按照時間先後依次描述,層次分明

古詩賞析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漢族,江蘇太倉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吳偉業的《過吳江有感》,一起來看看吧!

過吳江有感

吳偉業〔清代〕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歎浮名。

這首詩扣住吳江的地理形勢和有關的歷史事件,巧妙地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詩上半部分描寫吳江自然景色,首聯所說「松陵」,為吳江舊稱。吳江縣城東南舊有一條長堤,界於松江與太湖之間,蜿蜒八十餘里。詩人走在黃昏的吳江道路上,遠遠望去,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縣城一樣。一個「抱」字,把長堤擬人化了,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寫出了它對吳江縣城護擁偎倚的情態。首聯是對吳江的遠眺,頷聯兩句,則由遠而近,進一步作具體刻畫。第三句所說的「塔」,原在吳江東門外的寧境華嚴講寺內,共七層,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方塔在湖中各處均可看見,而其自身位置又是固定不變的,這就彷彿湖勢在圍繞著方塔移動。第四句所說的「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東西百餘丈,多至七十二孔,中間有垂虹亭;前臨太湖,橫絕松陵,湖光海氣,蕩漾一色,舊稱「三吳絕景」。由於橋身很長,所以有一種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牽引而生的感覺。兩句抓住當時吳江最具特色的景物,做了典型的概括描寫。詩中有塔有湖,有橋有月,動靜相宜,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空明清曠的圖畫。同時,頷聯這兩句除了寫景之外,實際上另有某種深刻的寓意蘊藏在內,與頸聯相呼應。

頸聯「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這兩句為全詩關鍵,它描寫了吳江在賦稅重壓、戰亂摧殘之下的蕭條景象。市集沉寂,是由於百姓忍受不了重斂苛征,被迫逃亡;江面空闊,是由於行客為了躲避兵火戰事,隱身遁跡。這「市」和「江」的蕭條景象,一方面和前面「湖」和「月」同樣開闊,另一方面卻又使得原來的秀麗景色整個地為之黯然,蒙上了一層淒清慘淡的色調,從而產生了對照鮮明的藝術效果。再結合頷聯「塔盤」、「橋引」兩句。所謂「湖勢動」,即可以視為寫自然之景,也可以看作是對頸聯的「逃賦」和「避兵」的人間風波的一種形象的暗示。所謂「月痕生」,則在寫景之中隱寓清兵南下之意。月屬陰象,因而在古代詩詞中往往用來比喻外族。如清初著名女詞人徐燦的《踏莎行》即云:「碧雲猶疊舊山河,月痕休到深深處!」這裡的「碧雲」典據梁朝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意思說當時的南明小朝廷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畢竟還在堅持;「月痕」則指清兵,希望它不要消滅南明。吳偉業和徐燦是同時代人,並且還是兒女親家。他作《過吳江有感》時,明朝政權已經徹底覆亡,所以一開頭寫的就是「落日」而不是「日暮」;因此頷聯中的「月痕生」,也同樣應是暗指清兵到來,而頸聯的「避兵」,由此也不顯得突兀而出了。如此,全詩的結構脈絡便可一目瞭然。首聯總起,概括吳江形勢,點明時代背景;接著一分為二,頷聯、頸聯由暗而明,既是寫景,又分別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離散。最後,詩又合二而一,歸結為故國淪喪,交遊零落,身世淒涼,唯有感歎而已的悲涼情懷。

尾聯「廿年交舊散,把酒歎浮名」,這裡的「廿年」不一定是確指,它可以包括清兵南下至寫作此詩這二十餘年的時間。「散」字承上文「逃」、「避」二字而來,「人逃」「客避」,故友自然也都離散了。這句雖然說得較虛,不過,此中仍有故事可稽。明朝既亡,許多愛國文士相率結為詩社,遁跡林泉,砥礪氣節,暗圖匡復。順治七年(1650)開始出現的吳江「驚隱詩社」,在當時尤為著名。吳江的吳炎、潘檉章,昆山的顧炎武、歸莊等人,都是它的主要成員。康熙二年(1663),莊廷鑨「明史案」興,清王朝藉機大搞株連,屠戮遺民志士,「驚隱詩社」亦被迫停止,吳炎、潘檉章也慘遭殺害,顧炎武曾做詩文吊之。而吳偉業同他們都有交往,因此,「廿年交舊散」云云,大概正是「有感」於這一事件。至於「把酒歎浮名」,則是吳偉業本人的身世之感。他在明朝少年高第,前程似錦,而明亡以後,由於「浮名」太盛,被迫出仕清廷,晚年才得以回鄉家居。「浮名」之累人如此,反不及故友們或死或遁;名節不墮,令詩人深為歎息,借酒澆愁。

縱觀全詩,前半首寫「過吳江」,是敘事;後半首寫「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敘事。首聯「落日」,詩人離吳江還較遠;頷聯「月痕生」,漸漸接近吳江;頸聯「市靜」,表明已經上岸;尾聯「把酒」,則是住下之後發現「交舊散」,才對「酒」興「歎」的。全詩按照時間先後依次描述,層次分明。因此,後半首既是寫「有感」,又是續寫「過吳江」。同樣,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寫「過吳江」,又是預寫「有感」。可見,在本詩中,敘事與抒情,「過吳江」與「有感」,已經達到了相互滲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相關內容: 時間吳偉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