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秋日偶成》:可從此詩中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

程顥《秋日偶成》:可從此詩中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

程顥《秋日偶成》:可從此詩中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

古詩賞析

程顥(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所親撰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後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程顥的《秋日偶成》,一起來看看吧!

秋日偶成

程顥〔宋代〕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這首詩雖說是秋天偶然寫成,細細分辨卻可看出程顥的人生態度。就是心境悠閒,不慌不忙,絲毫不覺得任何壓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戶外,放眼望去。以平靜的心情去欣賞萬物時,發現無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頗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時,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風光與特殊勝景,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們應該隨著四季的變化而享受自然的樂趣。

首聯說自己心境清閒,事事從容,睡醒之時,紅日高照。此處的「閒」,是佛、道兩家宣揚的「心氣和平」、「收心忍性」,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慾,是謂「無生」。這均是修身養性的結果,是清靜無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學修養的程序:「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就是首句「閒」的內涵,只有如此,才能「無事不從容」,即事事從容。從容的表現就是第二句描繪的「睡覺東窗日已紅」。一覺睡醒,紅日高照,滿窗紅亮。一、二兩句可看作因果關係。以下進一步申述事事從容的結果,宣講理學哲理。

頷聯說世間萬事萬物,雖然紛紜變幻,千奇百態,但只要靜靜地觀察,就能窮極物理、格物致知。程顥說的「格物」當然不是今人所說的科學研究自然和人類社會。程顥說「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所謂「格物」就是「理與心,而人不能會之於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從內心大作文章。他們認為萬物都有一個絕對不變的理。只有這樣,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別人一樣地同享共待。頸聯進一步解釋「自得」之境界。程顥所謂的「道」是同「形」一起來講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即抽像概括,概括出的抽像原則叫「道」。「形而下」,指具體的事物,即「器」,而道與器的關係是道藏於器,即具體的器離不開抽像的道。道體之大,天地萬物,風雲變態,自然社會,無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像、概括,亦即頷聯所謂的「靜觀」。「思鶩八極,心游萬仞」的結果,就可以抽像出道。這種「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導人立身處世的最高準則,就是尾聯講的「富貴不淫貧踐樂」。按照二程的理學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們認為,天之生物有貴賤等級的區別,有大小,有長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顥要求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男子漢若能修養到這一步,就是英雄豪傑,就是偉丈夫。

在生命的悲情與思考之下,詩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現實的困境,從更高更遠以及更主動的層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義。這首詩表現的是道,是靜觀,靜觀就是去欲,四時佳興就是去欲之後獲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夠有這種感覺,所以富貴不淫,身處貧賤也感覺到快樂。這就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觀念,但是到了靜觀的境界,能夠平靜的看待世間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這就是一種超越。

相關內容: 程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