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留客》張旭所作,寫出詩人面對同行者的遲疑和退縮

《山行留客》張旭所作,寫出詩人面對同行者的遲疑和退縮

《山行留客》張旭所作,寫出詩人面對同行者的遲疑和退縮

古詩賞析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唐代書法家,尤擅草書,被譽為「草聖」。喜歡喝酒,世稱「張顛」。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張旭所作的《山行留客》吧。

冬去春來,日月輪迴;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生命的可貴之處便在於此,無論如何的險惡環境,總有生物向陽生長,欣欣向榮。

人為萬物之靈長,在這般大好的春光照耀下,也開始脫去厚厚的冬衣,迎著仍然有些寒意的二月春風,耨草耕地,播種新的希望。

如此美好場景中,又怎麼可能缺少得了詩人的出現,今日且看唐朝大書法家張旭所寫的一首詩作,是如何獨出機杼的。

《山行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詩題《山行留客》,山行,活動的地點是山中;留客,是具體的事件。整個事件的關注點,就應該是對客人的「留」與「不留」上面。

由題目可知,此情此景所要抒發的,是詩人面對同行者的遲疑和退縮,而進行相應的挽留。可以說,這首詩作就像一個說辭,是對某些意志不堅定者的勸說。

「山光物態弄春暉」,這句詩是模糊的,但卻不能說因此而不清晰,它就像一幅潑墨山水畫,要的就是這種朦朧性。此處的「山光」和「物態」,全部產生於一個很大的範圍,沒有具體的指向與描寫。

這是詩人故意所為,像極了他所擅長的草書,講究一個線條的自然運動,從而可以淋漓盡致地抒發隱蔽在內心深處的種種情感。

這一切正是中國畫和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美之所在。妙在一個悟字,更妙在看透不說透,讓人猜個夠,以此來充分調動閱讀者的自我創造性,挖掘自己最大的潛力,發揮自身的想像力來進行第二次藝術創作。

在這裡,一個「弄」字,把原本靜態的山中景物給調動起來,讓它們變得行雲流水,從而充滿了靈性,不再是僵硬的呆板之物,其吸引力自然而然地流露,也為下面的描寫做好鋪墊。

「莫為輕陰便擬歸」,不要因為天氣稍微變化,天空變得有些陰沉,內心裡就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再繼續遊玩,而是想要原路返回。

這句是本詩的重點,也是詩人的主要說辭,更是一個過渡性的總結。它既照應著前面的,也呼應著後面的,把這件事情前因後果交代得十分明晰。

至此,都會明白過來詩人在第一句裡的概括性描繪,面對秀麗的山中景色,你怎麼會因為天色的小小變化而畏縮不前呢?這是詩人不解的地方,也是詩人不滿意之處。

如果說上面的理由仍然不夠充分,那麼接下來,詩人便順理成章地進行了詳細的闡釋,為什麼不要因此而躑躅不前,心生退意。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即便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沒有半點兒雨水降落在此,可是因為山間雲霧濃厚,行走在山道之上,衣衫也會因此而被濡濕的。

這個解釋是對前面的補充,或許當時,同行者借口天晴再來遊玩也是一樣的,然而,詩人用實際的情況反駁了這個借口。

在現實生活裡面,我們會遇見許多這樣充滿了「負能量」的人,當他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勇敢地迎難而上,而是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為自己解脫。

張旭這首詩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其實是和他的書法意志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的。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線條內部,情感的表達呈現得井井有條,充滿了秩序感。

而此詩也是如此。在灑脫的處世精神的背後,是詩人自身對現世的處理方式。這也是一種通透,更是一種明白事理。

在詩歌的內部,同樣可以察覺出詩人細膩而溫和的一面。他沒有粗暴地攔阻,而是擺事實,講道理:在鼓足勇氣克服困難之後,將會迎來更加賞心悅目的風景!

這種風景,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它的美麗源自於人的內心,值得人去細心體悟。

相關內容: 張旭行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