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馬先生》李嶠所作送別詩,蘊含離別情緒

《送司馬先生》李嶠所作送別詩,蘊含離別情緒

《送司馬先生》李嶠所作送別詩,蘊含離別情緒

古詩賞析

李嶠,字巨山,唐朝時期宰相,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齊名,二人合稱「蘇李」,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嶠所作的《送司馬先生》吧。

別離與重逢是人生場景之中的常態現象,把離別之時的悲苦隱匿於內心深處,等待再次重逢時候的歡欣,我們每一次的暫時別離都是為了能夠更美好地相遇。

《送司馬先生》

【唐】李嶠

蓬閣桃源兩處分,

人間海上不相聞。

一朝琴裡悲黃鶴,

何日山頭望白雲。

李嶠,唐朝趙州贊皇(今河北)人。少有才名,二十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其詩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勝之,對唐朝律詩和歌行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和作用,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一二兩句「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明明是敘述著詩人與朋友的分別,卻故意偏離著現實場景,引誘著眾人來到更為奇特的傳說故事裡。這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奇妙構思,簡直十分叛經離道,遠遠超越著正常人的思維。

此處的「蓬閣」,當指傳說裡的三大仙山之一的蓬萊。漢唐時期,皇家園林大興土木,在庭院湖中建立「仙山」蓬萊,以此彰顯與民同樂的「盛景」,宣揚著太平盛世。至於「桃源」則來源於晉人陶淵明所寫《桃花源記》中的「理想國」,把個人的期望值條理化後整理成文,惹人無限嚮往。

「蓬閣」與「桃源」,分別起源於「人間」和「海上」,其各自所處的地理環境本身不啻十萬八千里。詩人在此藉以引用兩個美好的嚮往,既拉長著彼此現實中的距離,更是伸展著雙方時空上的遙遠,映襯著自身與友人將要別離之後的無限惆悵之情,分外無奈,特別沉重。

三四兩句「一朝琴裡悲黃鶴,何日山頭望白雲」,讀到這裡,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將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唐朝詩人崔顥所寫那首流傳千古的名詩《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仙人早已騎乘黃鶴離去不再返回,只有白雲繚繞著後人所建的高樓思緒萬千。

這兩句其實已經暫時離開了送別場景,而是來到了別後的思念回憶的遐想。不管是某天彈琴之時的緬懷之「悲黃鶴」,還是某日登高之時的遠眺之「望白雲」,這一切都建立在對於至親好友的深情厚誼之上的。

「悲黃鶴」之遠離而杳無音訊,這是來源於離別情緒上的深摯懷念;「望白雲」之迢遙而天涯兩端,這是發自於肺腑內在中的深切期望。一個切實在「別離」之悲苦,一個專注於「盼望」之希冀,雖不相同,卻都指向著對友情難能可貴的詠歎。

本詩構思精巧,雖是送別詩,通篇卻都沒有專門對準送與別兩方對象,進行歌詠和描寫,而是別開生面地引用傳說與典故,借此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抒情目的,從而很好地傳遞出來內心專有的離情別緒,令人吟誦之餘,歎為觀止。

相關內容: 李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