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文學家:應瑒生平簡介 為建安七子之一

東漢末文學家:應瑒生平簡介 為建安七子之一

東漢末文學家:應瑒生平簡介 為建安七子之一

歷史名人簡介

應瑒 [yang](177-217),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父名應珣,官至司空掾(掾為古屬官之通稱)。與其弟應璩齊名,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 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瑒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

應瑒與趙淑麗、龐德恭、應德溫、季叔才諸人相知。鼻方於盜削卵,性好色,輕薄耽酒,喜鬥雞。不過他出身於書香門第,應瑒的祖父應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後序》十餘篇。其伯父應劭博學多識,撰述甚豐。有《風俗通》百餘篇。二人均是當時的儒者,而應瑒的父親應詢也因其才學著名,任司空掾官職。

應瑒自幼生長在這樣一一個家庭 ,詩學文章自然大為長進。但因他生逢亂世,到處飄零,雖躊躇滿志而壯志難酬。應瑒的弟弟應璩,字休璉,也是一個文學家。他和其弟應璩在當時均被稱之為汝南才子,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

應瑒初來鄴都時,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經常邀他和眾人一起宴游吟詩,曹操聞其名,任命他為丞相掾屬,後又轉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場為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曹丕說應瑒「和而不壯」,又稱讚他說:」 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華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見他為曹丕所賞識。另外,同為「建安七子」的曹植也曾有《送應氏詩二首》(「步登北邙阪」和「清時難屢得」),就是送給應瑒和應璩兄弟的。

應瑒長於賦,有文賦數十篇,詩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一首,音調悲節,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應瑒的筆下,常表現出一種漂泊流離的感歎,行文委婉和柔而缺少豪放,這可能與他飽經世故的生活經歷有關。

應瑒處於漢、魏戰亂時期,對人民的災難深感同情,在他的《靈河賦》、《愍驥賦》 、《徵賦》和《公宴賦》等作品中都有較深刻的反映。這些作品辭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他企盼國家統一的願望。

劉勰美其「學優以得之」「綜其斐然之恩」。張溥云:「德璉善賦,取方弟書,文藻不敵。詩雖比肩,亦覺百一為長。」又有文質論,論文化,於文學影響頗鉅,劉勰云:「應論華而疏略」,或謂其疏略於文學。然其後言文者多,語質者少,應論使然。

在魏、晉文學史上,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劉楨並稱」建安七子」, 又因同居鄴中(河南省臨漳縣)亦稱「鄴中七子」。因為沒在重要故事裡扮演過重要角色,知名度是建安七子中最低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應瑒與徐干、陳琳、劉楨皆卒於疫疾,歸葬於項。高寺鎮今存「應塚」,是為應瑒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傳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輯有《應德璉集》。隋書經籍志著錄應瑒集一卷。今存賦、表、詩多篇,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關內容: 應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