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喪葬儀式

藏族的喪葬儀式

藏族的喪葬儀式

生肖民俗

天葬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養天。當生命在這個地球上旅行時,我們從這裡攝取了無數資源,才有了這般豐富的軀體,但是,當在慾望中將這些資源化成的整合體稱之為“我”時,現在的人有沒有莊子所說的那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有沒有人不再固執地試圖讓萬事萬物以這個所謂的“我”為中心而運轉;有沒有《詩經》中:“”感念天地萬物的心靈?如果有,死亡就會消失,生命就會在那些遠去的翅膀上延續。

遵循大自然的法則,把握生命價值和純潔靈魂,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人將自己死亡的軀體歸還自然,施捨眾生的動力。這種舉動使另外一批生靈得到了生命的延續,我們把這種獨特的歸還和施捨方式稱之為——天葬。

天葬最早起源於苯教義理。相傳前七代吐蕃君王均由天上下凡,所以,他們都有一根通天的光繩直至頭頂。天赤七王相繼謝世後都沒有留在大地上,傳說他們是沿著光繩升天遠去。據《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記載,到了直貢贊普時代,因贊普與大臣羅囊比試武藝。奸詐的羅囊誘他將一隻死狐搭在右肩,將一隻死狗搭在左肩,然後在頭頂揮舞戰劍上場。結果贊普的“戰神”和“陽神”因死狐死狗的褻瀆而離他而去,直貢贊普被殺,王位被奪。而贊普因在頭頂揮劍,切斷了自己通天的繩子。從此,藏王墓葬的時代到來了。

今天,仍然可以在天葬台或水葬的地方見到這種意識影響下殘留的風俗。人們將捻好的羊毛從施行葬儀的地方綿延伸向山頂。白色的羊毛象徵著光明大道,向上則代表通向天堂。

天葬場是人們離開塵世的驛站,因此並不是陰森恐怖的地方。相傳拉薩的天葬場是世間最神聖的驛站,它能夠避免亡者墮入地獄遭受苦難。因此很多人不惜千里迢迢地趕來在此為親人送葬。而顧忌自己今後沒有條件或機會在此天葬的人都會將自己的一撮頭髮預先留在這裡的天葬台上,據說此後無論自己在哪裡天葬,靈魂都會趕到這裡獲得庇護。

天葬的出殯儀式前要舉行“供燈回向”禮:親友們帶上藏香、酥油和哈達前往寺院敬供。之後在供燈回向的翌日凌晨出殯。出殯時在家門口用糌粑繪上宗教圖案,或用糌粑從屍體到家門畫一條引路線。將屍體抬出後,由一人進行清掃,再將清掃工具連同清掃的糌粑一起倒在十字路口。在背屍體離開家門到遇見第一個十字路口的過程中,不能回望家,否則亡靈會回家作祟。前往天葬場的出殯人員要邊行進邊交替背負屍體,不能在中途歇腳,否則歇腳的地方將變成墳地。

天葬時,司儀會在祭台點燃桑煙,即使原本空中沒有一隻鷲鷹,沒一會兒,都會從四面八方飛來,簇擁在兩名僧人拉開的長繩界線後,待長繩一落,便爭先恐後地衝向天葬台。事先司儀將死者的身軀臥放在台上,將前方橛子上的羊毛繩套在死者頭上,以免刀過筋骨時會使死者出現彈跳現象。之後,天葬師根據《持者自解》一書中的定法,用鋒利的刀在肉體上割畫出線路。如:靜死者,劃十三個十字架;凶死者,劃十二個交叉刀痕;逆死者,劃十二條橫豎線等等。當鷲鷹啄食完後,司儀將剩下的骨頭、頭髮剁碎連同血水一起摻上青稞面,拌成團狀進行投喂。曾經聽過某某人放在天葬台上半天都沒有鷲鷹來吃,人們說那是因為死者的罪孽太深重,或著就是死者臨終時牽掛太多,死後沒有瞑目,這時司儀就會向鷲鷹作吞食屍體狀,引起它們的食慾。由於擔負著天葬中最困難卻又最崇高的職責,因此司儀往往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而藏族古代醫學中的生理學和解剖學之所以那麼發達,與天葬風俗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天葬使人們越來越清楚人體的構造,以及疾病留下的症狀,為醫學理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藏王達日年贊就有著藏族古代眼部手術成功的先例。

塔葬

相傳,格魯派大師宗喀巴圓寂後,弟子們將遺體面向南方,然而,大師遺體寶座生出一物指向東方,表達了轉世後仍在東方傳法的意願。弟子們在拉薩的甘丹寺為他建了一座金質靈塔,從而形成了格魯派高僧的塔葬制度。宗喀巴大師的圓寂日成為藏族的一個宗教節日——燃燈節。這天是藏歷10月25日,各地的信徒都會帶上柏香、酥油到寺院供佛,在家中點燈。如今這是一種普遍流行於藏傳佛教寺院的葬儀。處於對世間生命引導者的紀念,很多活佛成為塔葬的對象。塔葬的內容有法體、骨灰、頭髮和其他遺物等類別。

實行塔葬時,先要對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用藏紅花、麝香、檀香等名貴的香料及炒熟的鹽等將遺體不斷地擦拭,並以包裹布料或泥土的方式把遺體中的水分吸出來,同時在取出內臟的體內填滿珠寶、鹽、經卷和各種香料進行縫合。這種處理需要較長的日子。之後,眾僧人舉行花燈供養和祈禱儀式,由雕塑技藝高的僧人按遺體的原貌進行金身塑造。按嚴格的儀式,塑造金身的材料必須是“四大神河”之水,“六大名山”之土並摻拌珍珠、瑪瑙、翡翠、珊瑚、象牙及綠松石碾磨的細粉,配製以各種名貴的香料攪拌而成。藝僧將萎縮、塌陷的肌肉給予整修後才鍍上金箔,進行眉、眼、唇的描畫。塑造好的遺體一般呈跌迦姿勢,自首至足的服飾都是本門教派的象徵。靈塔的材料為金、銀、銅等,不僅鏤刻花紋,而且鑲寶嵌珠,裝飾得金碧輝煌。不知是藥物的作用還是活佛生前修煉的結果,很多都會在幾天或幾個月之後重新長出指甲和毛髮,這使塔葬變得更加神聖。

當年釋尊的舍利被迎請到各處建塔存放時,靈塔和塔葬風俗就從此產生。

土葬

西藏歷史中的第一位藏王聶赤贊普和他之後的六位藏王,史稱天赤七王。傳說他們都是天神下凡。“天神之身不存遺骸,像彩虹一樣消逝”。於是,層巒疊嶂的山嶺是他們離開的天梯,五彩絢麗的雨虹是他們登天的光繩。藏王神秘的升天歷史就這樣延續到了止貢贊普時代,在一次決鬥中,這位好戰的贊普由於遭到奸丞羅囊的陷害而斬斷了君王與天界聯繫的光繩,從此使歷代君王的遺體只能永遠留在人間。

於是,傷心的臣民們在青瓦達孜為他修建了藏地的第一個墳墓建築。

現在,這是盛行於如九寨溝等藏東農南區的一種喪葬方式。沒有墓碑,但有花叢綠樹相伴。當人去世後,親朋或僧人會為其梳洗、著裝,在屍體未僵硬前用繩索或白布條捆綁成坐化的姿勢,殮入一白布袋,放入高座式棺內,之後請僧侶唸經,舉行各種超度儀式。許多地區的人認為,人是由“囊西”、“蘇”和“喇”構成,“囊西”是靈魂,可以通過中陰往生;“蘇”即命,命止“蘇”就消亡;“喇”是一種無形的影子,能幻化成各種形象危害人。所以,在喪葬活動中的各種防邪儀式大多與“喇”有關。

殯屍三日後,依照卜算的時辰,將棺木抬往墓地下葬。埋後留有圓形的墳塋,或堆以小白石,並在墳塋上堆放幾塊瑪尼石或懸掛經幡。從墓後的木撅到墓頂有一段白羊毛繩,那是引領魂靈的路。在很多地區,患惡疾而亡或因作惡多端被處死的人一般舉行土葬。如果進行天葬,惡疾會影響啄食的鷹鷲;如果進行水葬,惡疾傳染水中的魚龍;如果進行火葬,惡氣熏天,會招致神靈的懲罰。所以,最理想的就是土葬了。而作惡者的墓穴被置在地勢險惡的深溝、深崖或亂石堆中。人們將墓挖得很深,並在墓頂壓上巨石或鑿刻著咒經的瑪尼石,以阻止這種人的魂靈再來人間作惡。但未成年者和暴亡者不能入葬墳塋。

水葬

和水有關的葬式早在“地德八王”時期就已出現。據藏史《王統世系明鑒》記載:“地德八王建陵河中央,恰似雪山屹立湖面上”。這是一種介於土葬和水葬的葬式。

aaaa同天葬一樣,水葬也含有佛主捨身飼虎的精神內涵,讓一種生靈的死亡延續另一種生靈的生命,並使死者的靈魂由水和魚得到往生。這種葬儀主要盛行於江河沿岸地區。水葬的葬前活動大致與其他葬儀相同,之後縛上石塊或進行支解,按卜算的時間投入河中。根據《歷算實用大全》論述,每月的1、6、11、21、26是喜日,一般不行喪事。2、7、12、22、27是善日,天葬和水葬可以出殯。之後的勝日:3、8、13、23、28;空日:4、9、14、19、24、29;滿日: 5、10、15、20、25、30,這些日子可以根據死者的年齡、屬相來確定吉日出殯。

aaaa行葬三日後,死者家屬前往葬地及其下遊巡視,如果發現屍體浮於水面或滯留河岸,就要重新置入水中。玉樹地區的嬰兒夭折後一般進行水葬。施行葬儀時先在眉心手掌和腳掌上繪上紅色的三點、圈、日月等圖案。出葬那天,由僧人頌經超度後去掉裹屍布,把屍體放在水裡,再用潔淨的石塊將其壘砌在內。然後拿一根兩頭綁有石塊的反搓羊毛繩,一頭固定在死者的頭頂部位,另一頭逆流拉到末端,放入河中,至此,儀式結束。葬儀過程中家人不能在場,必須遠遠迴避,

但死者悲痛的父母總是躲在某處淚眼朦朧地目送著自己的親生骨肉,待到葬儀結束後,就馬上在岸邊插上經幡或兩根隔岸的木樁,把一根白羊毛懸在河面上,引導因嬉水貪玩而迷失靈魂的孩子走上天堂的路。

除此之外,人們對那些流浪漂泊、鰥寡孤獨的乞丐、江湖藝人等也會實行水葬,讓日夜奔騰的河水帶著他們魂歸故里。

火葬

aaaa關於火葬習俗,很早以前就出現在西北的藏羌民族中了。這也許是隨拜火意識和佛教思維的出現而產生的民俗現象。《墨子·節葬下》中提及:“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說明古代西北氐羌系統的民族已經有火葬的風俗了。《後漢書》中記載:“羌人死皆焚其屍”。在佛教中,火是善和光明的象徵。所以佛經中說:“藥王燒身後得升天國”,而佛祖的骨灰舍利子被八個小國的信徒請去供奉在佛塔內。隨著佛教在中原地區的發展,漢族的僧人也開始實行火葬。

aaaa這種葬式在藏族歷史上多用於僧侶或貴族。他們用塗滿酥油的松柏木架上柴架,同時將死者的遺體也塗滿酥油,放置其上焚化。人們說靈魂會借助向上升騰的火勢到達天堂。僧人們在活佛或高僧大德火化後,將他們的骨灰和舍利子收藏在靈塔內,或製成“擦擦”供放。有的選擇吉日將骨灰和糌粑、酥油、各種香料拌製成團狀拋入河中。這屬於二次葬了。火葬的殮屍與土葬相同。出殯之日,將屍體抬到固定的火葬場(也有臨時選定的),自爐頂置入葬爐,澆油焚屍。三日後,親人們在把收拾的骨灰,葬入墳塋,或拋撒於高山江河。

除此之外,藏族古代曾經還有過石棺葬、吊葬、野葬等藏式。

相關內容: 藏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