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談猴文化

猴年談猴文化

猴年談猴文化

申猴

地球人都知道,2004年是中國十二生肖紀年的猴年,為此除了中國要發行猴年紀念郵票、猴年紀念幣之外,世界許多國家也會發行猴年紀念郵票,美國還發行了猴年紀念紙幣。

與此同時,在我國猴年的掛歷、檯曆上,通常都少不了這樣的畫面:桂花樹上,一隻大猴背著一隻小猴,旁邊還有一隻小蜜蜂,題字“花開富貴,輩輩封侯”。顯然,這是在用“桂”諧音“貴”,“猴”諧音“侯”,“背”諧音“輩”,“蜂”諧音“封”。此外,武則天屬猴,如果聯想到屬猴的女人不一般,凡此種種,均屬於生肖文化。

猴子(包括猿類、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在人的眼裡是一種頑皮可愛又聰明的動物,人們對猴的關注也就形成了猴文化現象。成語朝三幕四的故事,表面看起來是在諷刺猴子不夠精明,實際上是在誇猴子聰明。這是因為,能夠計數到三以上的動物,已經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了,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只會數到三,再多的數量統統都稱之為“許多”。

俗語猴子撈月亮一場空,看起來也是在嘲笑猴子,其實能夠關心月亮命運的動物只有人和猴子,人類正是因為關注月亮才發明了月曆(屬於天文學),猴子與文明也就僅僅差這麼一小步。

眾所周知,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猴子進化出來的。或許,正是由於剩下的猿猴沒有進化變成人,因此猿猴也有憂愁悲傷的時候,特別是當人也在憂傷時,就更能夠理解猿猴的惆悵。唐代詩人王昌齡《送魏二》詩云:“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杜甫《秋興八首》亦稱“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馬戴《楚江懷古》亦云“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唐代憂國憂民的詩人幾乎個個都是“猿啼三聲淚沾裳”。

由於猿猴不僅與人的形體相近,而且也像人一樣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相當準確到位的模仿能力,因此古人關於猿猴的傳聞非常多。

晉代王嘉《拾遺記》講述了一個三國時期的學者周群遇到白猿的故事:“(周群)游岷山採藥,見一白猿,從絕峰而下,對群(周群,下同)而立。群抽所佩書刀投猿,猿化為一老翁,握中有玉版長八寸,以授群。群問曰:‘公是何年生?’答曰:‘已衰邁也,忘其年月,猶憶軒轅之時,始學歷數,風後、容成,皆黃帝之史,就余授歷數。至顓頊時,考定日月星辰之運,尤多差異。及春秋時,有子韋、子野、裨灶之徒,權略雖驗,未得其門。邇來世代興亡,不復可記,因以相襲。至大漢時,有落下閎,頗得其旨。’”周群聽了白猿一番高論,極為佩服,從此更加勤奮好學,被人稱為“後聖”。

此外,古人還盛傳人與猿猴通婚的故事。《搜神後記》:“晉太元中(公元376年至396年之間),丁零王翟昭後宮養一獼猴,在妓女房前。前後妓女,同時懷妊,各產子三頭,出便跳躍。昭方知是猴所為,乃殺猴及子,妓女同時號哭。昭問之,云:初見一少年,著黃練單衣,白紗給,甚可愛,笑語如人。”在民間故事裡,也說因為猴精要搶民女為妻,被人們把它的屁股燒紅。

今天的人們都知道,猿猴類的傑出代表是孫悟空,記錄他的偉大事跡和快樂生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不過,猴王或神猴孫悟空的來歷(文學原型)卻是相當的古老(參閱《神妙的生肖文化與遊戲》,山東友誼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類對猿猴的崇拜情結。

一種說法認為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神話中的猴王哈努曼,《羅摩衍那·美妙篇》讚美猴王哈努曼:“猴王啊,誰要是像你這樣,具有這四種優秀的品質:堅毅、目光銳利、聰明和機靈,他就不會有做不成的事。”並描述有猴王把身軀縮小鑽進女妖的嘴裡、飛得像思想一樣快的故事情節。

另一種說法力主孫悟空的原型,脫胎於帝禹治水神話傳說中的無支祁。無支祁是淮水渦水一帶的水神。《太平廣記》引《戎幕閒談》稱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

大禹治水來到淮水,遭到無支祁的反抗,大禹手下諸將均不是無支祁的對手,最後是由一位名叫庚辰的大臣將無支祁捉住,並鎖在深井之中。《唐國史補》引《山海經》(今本無)云:“水獸好為害,禹鎖於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祁。”

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裡,愚公挖山將山石運至渤海之濱的行為(其信息內涵實際上是遠古治水傳說),感動了天帝,天帝於是派誇蛾氏二子將太行、王屋二山搬走。袁珂先生認為這個誇蛾氏屬於巨人族,與誇父同為一族。

有趣的是,誇父又名舉父,他的原型正是猿猴。《山海經·西山經》稱崇吾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善投,名曰舉父(或作誇父)。”禺即猿猴,也就是說誇父族的圖騰是猿猴。

誇父是我國先夏時期著名的部落,他的主要事跡,一是逐日,實際上這是有關驅逐妖日(發光的大隕星)的巫術活動;二是與黃帝為敵,後被應龍殺死(參閱全彩繪大畫冊《經典圖讀山海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版)。

根據《經典圖讀山海經》收入的《帝禹山河圖》(原圖42平方米),《山海經·五藏山經》系帝禹時代的國土資源考察白皮書,記述有華夏文明圈的26條山脈裡的447座有名的山,涉及水系258處、地望348處、礦物673處、植物525處、動物473處,以及人文活動場景95處,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里,乃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地理考察活動,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有趣的是,《山海經》記述最多的動物之一就是猿猴。《五藏山經》447座山的第一座山,即《南山經》南次一經的第一座山名叫招搖山(今湖南省與江西省交界處的羅霄山脈),當年的地理資源考察者是這樣說的:“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猩猩,食之善走。”

意思是當地有猩猩,吃了猩猩肉,人就能像猩猩一樣善跑。可見吃什麼補什麼的觀念,相當的古老(現在我國野生猿猴已經很少了,應當保護野生動物)。

《海內南經》記有:“梟陽國在北朐之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左手操管。”《海內經》亦稱:“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梟陽國即贛巨人(江西省贛水即得名於此),可能是一種尚處於原始狀態的野人,或者是猿猴、狒狒,俗稱山都、山臊、山精、山魅。古人相傳,雌性山都的乳汁,灑在人身上能致病。《神異經·西荒經》稱山精捕蝦蟹為食,經常趁人不備,借用旅人宿夜時生的火烤炙蝦蟹,還會偷旅人的鹽就著烤熟的蝦蟹一起吃。

相關內容: 猴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申猴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